南山农家乐如何通过别具风味的招牌菜来带动发展
来源: | 作者:pmodb3cdf | 发布时间: 2019-12-04 | 99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环保猪、生态鱼、炖土鸡……眼下,随着农家乐在各地蓬勃发展,一道道特色农家菜跟当地的美景一样让游客流连忘返,更让相关养殖产业悄然升温。本期《养殖周刊》就来聊聊农家乐如何通过别具风味的招牌菜,来带动自家和乡邻养殖业的发展。

    “农家乐做得好不好,关键一点是看有没有特色菜,来留住游客的胃。”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永康如是说。特色菜里,肉类又占据了主要部分。如何在品种繁多的养殖产品中挑出好食材,做成别具风味的农家招牌菜式,打造舌尖上的特色农家乐?王永康建议,应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、品牌效应、原生态的养殖产品。

    本地土特产

    叫好又叫座

    “农家乐的讲究的是‘农家’二字,菜式不应追求‘高大上’。”王永康介绍,游客下乡旅游,想品尝的就是地地道道的“土”、“特”产品。

    “三年前,两道‘土菜’带旺了我的农家乐。”巫溪县文峰镇银峰村街口第一家农家乐老板丁成诗告诉记者,2011年,他的农家乐开业后不久,就迎来了十几个重庆主城游客。因为没有多少经验,当时,他急急忙忙杀了一只土母鸡、炖了一钵腊猪蹄,还做了大大小小十几碗农家蔬菜,生怕这些农家菜怠慢了客人。没想到,客人对他家的土鸡赞不绝口,并托他帮忙买几只土鸡和腊猪蹄带回城里。

   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些游客回城后在网上发帖:“赏不完的红池景,却不了的银峰情”,并把丁成诗的农家乐信息公布出去。信息发布到网上不久,丁成诗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。现在,靠土母鸡和腊猪蹄两道特色菜,他的农家乐生意淡季都不淡,三年来,他的纯收入超过50万元。

    丁成诗的这个“广告效应”给隔壁长沙村村支书董勇华一个启示:城里来的游客都喜欢“土特产”,农家乐要在竞争中占优势,就必须要有当地的招牌菜。其中,那些带有“土”字的菜品势必畅销。因此,他带领大家成立了“长沙村乡村旅游协会”,要求村里的农家乐一家一特色。

    张明安就是“长沙村乡村旅游协会”成员之一。他将选择招牌招式的目光投向了本地山羊,为此,他两次到贵州、云南等地考察,学会了烤全羊的技术。

    回家后,张明安拿出打工十几年的积蓄开起了农家乐,并与村里的养羊户达成订购协议。因为张明安烤的本地羊肉非常美味,口口相传后,越来越多的游客专门冲着他的烤全羊来到长沙村。一年下来,他卖出的烤羊就有六七百只,农家乐的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。

    张明安的烤全羊火了,村里其他农家乐也纷纷效仿,相继推出烤全羊、烤鸡、烤兔、烤蔬菜等特色菜肴,深受游客的欢迎。与此同时,地里的蔬菜、树上的果实、山上的蘑菇等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
    “像文峰镇的这些农家乐,不仅很好地利用起了本地养殖产品,还对这些养殖产品进行菜式创新,变成了游客喜爱的‘香饽饽’。”董勇华说。

    借力“名牌”

    带旺农家乐

    “很多区县都有各自具有影响力的名牌养殖产品,因此,当地农家乐还可以利用这些名牌产品,为自己的农家乐宣传造势,打响当地招牌菜式。”王永康说。

    渝西人爱吃兔肉。经过多年实践,璧山人用兔子为原料,创出了火锅兔、酸汤兔、炒兔丝、烧烤兔等60多个菜品,已基本形成了“无兔不成席”的意识。农家乐的餐桌上自然也离不了白砍兔、红烧兔,以卖兔菜为主的农家乐很是不少。永川的农家乐则推出了“八分钟吃兔肉”的特色,一只活兔从宰杀到烹饪上桌只要短短八分钟。

    每逢旅游旺季,前往大足石刻的游客喜欢到邮亭镇驻足,因为这里的农家乐里有一道不可不尝的美食——“邮亭鲫鱼”。如今,在大足区邮亭镇就有著名的“邮亭鲫鱼一条街”,这里有超过20家农家乐打出了“邮亭鲫鱼”的招牌,而位于大邮路高家店的“邮亭刘三姐鲫鱼”,从4张桌子的小饭馆发展到60多张桌子的酒楼,生意已经足足红火了20年。

    “1992年才开这家店的时候,每天最多也就卖20多斤鲫鱼,但现在,每天最少能卖掉400斤,最多时可达2000斤。”刘著英表示,除了保持“邮亭鲫鱼”的特色风味外,她的农家乐还要针对游客追求“营养配餐,求新尝鲜”的心态,开发煎蛋鲫鱼汤、锅巴鲫鱼、肥肠鲫鱼等新菜品,以适应越来越广的人群的口味。

    与邮亭镇相聚不远的龙水镇桥亭村七社,养鱼专业户谢云灿养了一百亩鱼塘,一年收入100多万元,获纯利40多万元。“养鱼想发财,不能光靠卖活鱼。”从2011年开始,谢云灿在鱼塘边开起了农家乐,鱼塘出产的三成的鱼由自家餐厅售出。其中,“鲫鱼宴”是谢云灿农家乐里的一大特色菜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鲫鱼卖给商贩是6元一斤,做成菜上到餐桌每斤是18元。每月若按卖1000斤算,除去成本,可多赚1万多元。

    注重原生态

    风味更纯正

    静卧在大山里的农家乐,拥有着大量天然纯净的水源、无污染的土壤、原生态的农产品。正是这些,让喜欢乡村游的城里人趋之若鹜。“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形式,能够吸引城里人的关键两点是,能够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,能够享用到原生态的食品。”王永康介绍。

    在我市,如原生态放养的秀山土鸡、城口山地鸡、巫溪大宁河鸡等,原生态喂养的黔江野猪、姜家黑猪、开县刺猪等,原生态采集酉阳蜂蜜、大足蜂蜜、彭水蜂蜜等,都是注重生态、绿色、环保、健康的养殖产品。

    “猪肉,是大部分农家乐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但是,以肉质细嫩、肉味醇香、肥而不腻著称的姜家黑猪,更能吊起游客的胃口。”巴南姜家镇副镇长张东篱介绍,姜家黑猪吃的是纯五谷杂粮、青饲料和微生物发酵的中草药保健制剂,喝的是深山地下250米以下的纯天然矿泉水。

    2006年以前,姜家黑猪全部是散养在农家的,肉质香嫩可口,但和一些良种猪相比瘦肉略少,在市场上卖相稍差,同时,因生长过程比较缓慢,饲养成本相对要高一些,饲养户越来越少,至2006年,只剩60头,濒临“灭绝”。

    “后来,市民陈敬学在姜家镇建了一个姜家黑猪养殖场,还专门在猪场修建了780米长的跑道,每天都让一群群黑猪配合着激昂的音乐在跑道上‘竞赛’。”张东篱说,他们的目的就是让黑猪回归原始生活方式。现在,姜家黑猪肉尽管卖到20多元一斤,但是不少农家乐里,黑猪肉仍是热销菜。